【懷舊之情】王景新/美蘭姨媽

自幼,

網路代銷

,我只見過母親那方的親戚。父親這邊的親人都在中國大陸,

客製化網站

,探親時我太小沒跟上,

自然排序

,來不及回鄉祭列祖列宗,

產品代銷

,父親就做仙去了。童年時光多虧有外婆和另一位女性長者彌補了奶奶的位子──她是美蘭姨媽。美蘭姨媽的雙親都是湖北人,

關鍵字達人

,長母親兩輪,

排名優化

,是父親和母親的媒婆。她生於印尼雅加達,育有二子二女,民國六○年代在台灣梅開三度,嫁給台灣人老劉,離異之後情歸父親的袍澤老周,大約是第一批印尼歸國華裔。此後充當婚姻仲介,替有需求的退伍老兵擇偶。 母親甫由美蘭姨媽接來台時,就是先住在她家;姨媽猶如一道橋梁,溝通兩邊,並協助適應異地。她的好手藝更一解母親的思鄉之情,以烏醋、酒、辣椒製成的滷豬腳、芹菜燴肉片、炒臘肉等,母親至今念念不忘,想到仍會吞口水。姨媽為她細心解說台印間的種種不同,尤其這裡有冬季,並提醒父親準備厚外套、毛衣和棉被,乃至熱湯,陪伴母親迎接人生的第一個冬天。母親記得,剛來台灣沒多久就以被告證人列席台北地方法院。起因是姨媽向父親一位友人收取兩萬五千元的仲介費,卻沒把人從印尼帶來,憤而提告詐欺。母親證稱,那些錢是姨媽挪用添購她的衣物、食宿、生活什物,並非欺詐,最終還款解圍。姨媽隨老周住在台北永春街的嘉禾新村,轉進小巷弄右手邊最後一間,那兒也是我與眷村的唯一連結。兒時逢年過節,必隨父母親、外公、外婆至都市邊陲的姨媽家拜年;父親與老周講家鄉話,母親她們則穿插印尼語和福建話。好幾個寒假,我是哥哥及姨媽孫女們的小跟班,同在眷村空地點水鴛鴦、沖天炮,胡同捉迷藏,隨著一聲聲炮仔,姨媽年年給的六百元紅包,小人兒就這般長大起來。告別童年,近二十載不曾見過美蘭姨媽。後來,偕母親重回舊地。印象中雞犬相聞的眷村多已人去樓空,拆的拆、搬的搬,酒紅瓷磚、石雕花圍牆各自荒涼,繞來繞去,遍尋不著小巷弄右手邊最後一間的姨媽家,按記憶地圖索驥未果,只有空氣中慣習的下水道氣味依舊。,

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, , , , , 。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。

回應已關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