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功漁港最重要的景點就是蚵棚,
SEO達人
,假日常有遊客搭鐵牛車體驗採蚵。 圖/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政府近廿年來大力推動農村、部落旅遊,
系統建置
,吸引國內外旅客參加,
專業社群行銷
,但「發展觀光條例」非旅行業者卻不能推組裝旅遊套裝行程。觀光局去年一度開放「丙種旅行社」,
網路行銷顧問
,卻引發旅行業者強烈反彈,
關鍵字廣告
,上月預告鬆綁「乙種旅行社」,
產品代銷
,資本額從三百萬降為一五○萬元,
網路行銷
,最快下半年上路,對地方來說卻仍是窒礙難行。立委余宛如發起「特定地區小旅行合法納管」連署,修訂「發展觀光條例」新增「特定地區小旅行專章」,或由文化部、農委會或勞動部增訂專法。因地制宜由地方政府登記與管理,經營項目可包含交通、食宿。全台八十處社區協會、生態旅遊工作室共同發起,短短一天已超過六百人連署。 余宛如說,過去廿年文化部社區營造、勞動部社區多元培力、農委會農村再造,投入大量資源,如今遍地開花的生態、農業小旅行。但這些旅行從刊登廣告、安排遊程、風味餐或接待住宿,都在觸法邊緣,只能以「體驗」為名規避,即使觀光局降低乙種旅行社門檻,對社區及青年返鄉卻仍是龐大門檻。以國內生態旅遊成功案例來看,墾管處與屏科大歷經十多年陪伴的社頂部落,如今已可不靠公部門自主營運,更帶動周邊社區生態旅遊,在墾丁旅遊衰退的情形下,逆勢留住觀光客。但即使如此,都仍只能採用「生態體驗」,就連刊登廣告也是觸法。野FUN生態實業公司總經理賴鵬智說,無論是成立乙種或丙種旅行社,不僅資本額對社區是負擔,目前社區發展協會是非營利組織,理事長會改選,但若成立旅行社、成為股東制,也會降低社區參與度。若要所有社區成立旅行社,豈不是「為了一瓶牛奶,養一頭牛?」屏科大森林系教授陳美惠說,在地旅遊經過培植,會是旅行社的好夥伴,旅行社可合作、互補,但旅行社投入社區型旅遊也要考量商機,至今只有少量旅行社經營。她認為,在地旅遊不可能取代大眾旅遊業,盼能尋求共好方式納管。觀光局副局長張錫聰說,社區內農場、農莊等「屬於自己的產品」皆可經營,例如旅客預訂來採蔥、DIY成蔥油餅,都是合法的。但目前備受爭議的,是跨村落、跨部落等食宿經營,踩到旅行業法規,仍須地方創生與旅行業界溝通。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