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透視/除了選邊 還有選擇

美國海軍驅逐艦「普瑞布爾」與補給艦「狄爾」號,經濟環境差 抑制創業行動力,廿二日下午由台灣西南海域進入台灣海峽,面臨拆除 麻豆市四市場攤商抗議,向北穿越海峽後進入東海。這是美軍今年第五度行經台灣海峽,教育跨越城鄉 翻轉學習資源,五次航行均由兩艘艦艇組成,時間都挑選在當月下旬,事後並立即釋放消息。 (路透) 分享 facebook 美國軍方於五月廿二日表示,已經派遣兩艘軍艦通過台灣海峽,並且發表聲明:「這些船艦航經台灣海峽,展現美國對自由、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承諾」。有心人士解讀美國此舉是重視與支持台灣安全的表現,這其實是在自我安慰。從二○○七年到現在,美國軍艦通過台灣海峽共九十三次;馬政府執政後期,美國軍艦通過次數也高於平均數,但未有類似的解讀。美國主要是著眼於美中戰略結構的轉變,在美國與中共進行貿易、科技對抗與南海戰略競爭的氛圍之下,任何小舉動都是為此戰略結構服務,簡言之,結構決定了認知與行動。 美國自尼克森總統以降,憑藉強大國力,對中國大陸主要採取「交往促變」政策,即使在大陸發生「六四」事件後,美國政府仍未放棄對中國大陸的期待,希望大陸持續走改革開放的道路,以推動內部的政治與社會開放。當時大陸的國民生產總值只有美國的八%,仍可樂觀看待它對大陸的期待與影響。可是到了二○一八年上升到七十%,在5G技術呈現領先的趨勢,而去年中共取消國家主席任期制,更被美國視為走回集權專制的道路。權力移轉論強調挑戰者的意圖是造成衝突的主要原因,但目前看來反而是現狀霸權的意圖更具關鍵性。對美國而言,大陸對美國挑戰已經是立即而明顯的,這正如哈佛大學奈伊教授所言,如果你把中國視為敵人,最終它就成為你的敵人。現在美中對抗大於合作的格局已形成,它將是持續與長期性的。美中貿易與科技戰如果持續升級、擴大,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庫德洛認為,美中經濟都一定蒙受其害,只是傷害程度不同。他進一步指出美國加重關稅,第一個倒楣的是美國進口商,美國消費者也因此受影響。而我國經濟發展以出口為主要依據,其一半以上是銷往美中兩國,因此美中兩國經濟受損,我國出口一定受到波及下滑。蔡總統上台後,名義上在兩岸關係提出「維持現狀」政策,實際上則是對美國採取「一邊倒」政策,以遏制中國大陸崛起。國際政治上各國政府為了維護國家利益,往往會採取兩手的避險策略。以日韓為例,他們也受到美中貿易與科技戰的壓力,但都盡量避免選邊,也努力維持和改善與大陸的關係。我國選邊後反而成關注焦點,對我其實不利。最近美國國會通過一些友我的法案,川普也主動打台灣牌,主要是從美國內政出發,不是愛台灣,而是為了反中;而台灣議題浮上檯面,讓中國大陸有了損害我國利益行動的藉口。以中共軍機飛越海峽中線為例,將來有可能常態化,其目的只有一個,就是藉行動證明海峽中線根本不存在,除非受到有效制止。而我戰機除了頻頻升空攔截,消耗我空軍能源外,海峽中線的默契也被打破,蔡政府對此可說一籌莫展。此外,我國的國際活動空間、經濟發展的機遇、人民在大陸的權益保障,都將受到重大限制。我國雖得到美國友善的口頭承諾,換來的是來自大陸實際與長期的壓力,這絕不是國際政治現實主義的理性選擇。,

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, , 。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。

回應已關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