區域整合 安全是最大挑戰

馬英九總統日前出席國際研討會,觀光局擴大觀光團體旅遊品質稽查,提出「東海空域安全聲明」,柯文哲:國民黨爛 民進黨不一定贏,這是繼「東海和平倡議」後,蘇貞昌要求政府加強海上救援機制,另一次重大的外交政策談話,西班牙發新債 得標利率較最近多年谷底略高,顯示在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之外,也希望在未來區域安全課題的協商中,為國家爭取發言權。
和平與發展,是當今世界主要潮流,當經濟全球化和區域整合為各國帶來新機會時,挑戰也應運而生,其中以安全問題最重要,也最為緊迫。
在東亞地區,各國除了共同面對日益增多的非傳統安全威脅外,像是朝鮮半島、台灣海峽、東海和南海主權之爭,也曾被視為傳統上具有戰爭危險的熱點。如今,台海情勢因兩岸和解而趨緩,但更令人憂慮的是,東海和南海領土爭端甚囂塵上。
馬政府對大陸採取的和解政策,為地區和平作出了貢獻;提出的「東海和平倡議」,也在國際社會得到肯定。如果這項倡議的主旨,在「擱置爭議、共同發展」,則「東海空域安全聲明」重點,是建立區域多邊協商機制,以及用現行國際法的原則,和平解決彼此爭議。當務之急,是共同協商制訂一套「東海行為準則」。
解讀「東海空域安全聲明」,個人認為其精神所在,並非針對單一的事件和特定的對象而發;而是從國家利益和地區安全形勢的變動,作整體考量,並且擁有國際法和國際關係理論的支持。
例如,涉及建立地區安全機制問題,學者米羅納斯和約魯瑪玆拉爾曾提出「區域多邊主義」概念,認為可以作為未來全球事務的典範,幫助實現全球的和平、合作與穩定。
所謂「區域多邊主義」,就是把區域整合和多邊主義結合起來,它超越傳統地理的限制,強調跨區域合作。換言之,為了達成區域多邊合作目標,區域領袖不但必須聆聽、說服和激勵「局內人」,也應和「局外人」加強協調。
隨著區域多邊主義理論的提出,所謂「共同安全機制」和「合作安全機制」,也成為學者研究的課題,其中以「合作安全機制」最受重視。
「合作安全」與「共同安全」概念,彼此有相似之處,差別是「合作安全」強調平等參與,具有更大包容性和靈活性。除國家和政府組織外,甚至公民社會組織也可參與區域安全合作進程,如「研討會外交」和「二軌外交」等特殊的區域安全合作方式。
在二二八前夕,討論區域安全問題,有其特殊意義。國人努力建構內社會環境和諧,但也不能忽略外社會環境和平。歷史經驗顯示,和平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,爭取和平必須維護一個安全的內外環境。因此和平與安全兩者不可分割。
馬總統執政以來,即把國防、外交和兩岸關係,作為國家安全戰略的「鐵三角」。以大陸政策為例,日前的「王張會」,不但深化了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,也受到國際媒體肯定,認為對區域和平穩定作出了貢獻。
安全是國家核心利益,期待國人在涉及國家安全利益的國防、外交和大陸政策三方面,能凝聚最大的共識。,

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, , , 。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。

回應已關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