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克襄:加油了,台灣好行

暮冬某一天黃昏,

傢俱訂做

,我在東石等候「台灣好行」。此一鹽鄉濱海線的末班小巴,

台中安太歲財神廟

,從台南鹽博物館發車,

原木

,抵達這座海邊小村時已六點多。
最後一班,

豐原美甲教學

,往往以空車結束一天的行程,

貼紙

,今天卻意外地遇到像幽靈般佇立的我。我一上車,

學英文

,司機半開玩笑地說,

室內裝修

,「剛剛看到有人在暗夜中招手,

泡茶桌

,還真不敢停車。」
我會搭上此線,

電梯別墅

,純屬意外。早上搭高鐵到嘉義站時,順便在大廳旅遊服務中心,探問前往東石和布袋的客運。一個人沒私家轎車,想要在南部海岸旅行困難重重。鹽鄉濱海線的規劃,解決了我的煩惱。先前我在網路看到宣傳,一日交通票約一六八元,親蒞櫃台時才獲知,最近遽降為一百元。這麼便宜的票價愈發吸引我,決定利用下午的空檔走逛東石。
四點十分,我折返高鐵站搭乘小巴。戴著觀光帽的司機載到兩位客人,我和一位返鄉的女孩。
出發後,一路跟司機聊天,探討此線為何缺乏遊客。今天從早至午,來回四趟行程,他載到的還不及廿位。司機強調,就算周末假日仍舊不多。值得玩味的是,搭乘者卻有不少國外遊客,因為缺乏交通載具,便利用此一客車來去。
此線靠泊之站,一路都有悉心安排的景點。譬如蒜頭糖廠、刺繡文化館、朴子老街、東石漁人碼頭等,一路到台南鹽博物館,站站皆有不同的在地景觀。司機不自覺地稱讚,來去二、三天,應該能見識多樣的海岸風情。
我習慣於算準時間,搭乘這類觀光小巴,享受站站泊靠。但濱海線班次並不多,一小時才一班,國人想必覺得不便,缺乏搭乘的興趣。一輛小巴若乏人搭乘,不只是浪費公帑,更讓人心疼。我隱然感覺,再過一陣,這條路線會被政府取消,年輕的背包客大概無法靠此在海岸徜徉了。
一路上,從車窗看到外頭的花海、漁塭和玉米田等,我請教司機,結果他都瞭若指掌。我甚感驚喜,他客氣的說,自己公司開此線的還有兩位,都比他通曉。原來平常載到當地人,他們都會一路抬槓,順便認識周遭風物,知識便一點一點累積。很多外來旅客總像我,好奇地探問窗外的風景,他們也樂於分享自己的見聞。
最後一班車,司機更勤於健談。一路主動跟我闡述蚵的歷史,蚵的孕育生長,以及在地蚵的分布又分哪幾種。有關東石養蚵之那種這種,我亦嫻熟,只不過聽到這些知識,經由一位司機娓娓道來,愈越新鮮。他還知道哪家蚵嗲最好吃,哪間小吃店,旅遊指南不曾介紹。
一個司機兼為導覽員,相信不是公司授意,而是他們開車時自個兒發展出的樂趣。他們不斷地來回行駛,想必學習甚多。對這條路線的營運不良,觀察亦獨到。景點缺少強力創意的行銷、挹注的人文風景過於薄弱、銀髮退休族皆不知有此路線等等,都是根本問題。
如今,原本即便宜促銷的票價,再驟降到一百元,彷彿在預告這條濱海線已告尾聲。孤獨的公路上,只剩下我一位旅客。司機們仍賣力而熱情地介紹,讓我動容不已。
他們正值壯年,平均四十歲左右,被客運公司調派來此,熱情而有禮地專業駕駛,像冬初的油菜花,亮麗地綻放自己。彷彿告訴遊客,自己就是這一海濱最旖旎的風景。
他們的學歷也不高,在這裡土生養成,卻可能被搭乘的外國遊客視為,代表某一美好特質的台灣人。很擔心,這一切,隨著一個先天不足、規劃不良的旅遊路線,或許就要消失了。
加油了,台灣好行。 (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),

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, , , , , , , , 。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。

回應已關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