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將不用排班 「包車取代叫車」月賺7萬

「以網路取代馬路,8月20日重要財經行事曆,以包車取代叫車」是逢甲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副教授侯勝宗想出來的口號,新聞眼/政院扛沙包 試院扛千斤擔,希望透過科技幫助計程車司機轉型。每月有三團包車旅遊的司機康世能表示,農漁用電補助 沒講就停惹民怨,每月淨賺七、八萬元非夢事。
多數的計程車司機,有球必贏/排名大戰 就看紅人,每天工作將近十二小時,其中多數時間耗在等待,侯勝宗與公益平台基金會合作推出的「東台灣小旅行」APP,希望幫助偏鄉司機們不再只是苦守車站、機場的隨機載客,增加與消費者接觸機會。而以「包車取代叫車」也能讓原本「靠運氣吃飯」的運將們,透過預約增加工作安定感。
四十八歲才開始開計程車的康世能,如今已經累積十二年經驗,他說一開始也是做隨招隨停的生意,但他很快就發現要主動出擊才能提高產值,如今每月都至少有三趟包車旅遊,也能周休二日,月賺七、八萬元也非難事。
他因服務專業已累積口碑,近年韓國包車旅遊的遊客增加,平均每三團就有一團是韓國客,也有陸客會指定找他,他不打價格戰,穩扎穩打掌握好客層。
在「東台灣小旅行」程式裡,就有司機的個人介紹,像是幫司機打個人品牌。也因為計程車業往往是「事業第二春」,因此司機本身也擁有其他專長,侯勝宗說,「有司機擅長拍照,會幫乘客旅遊側拍;有司機擅長拍鳥;有的司機是女性,就成為女遊客指定對象。」相對的,乘客可選司機,這是一般旅行社做不到的,相對提高了旅遊的自主性。
康世能補充,運將自己也要下苦功,他就勤讀十多本旅遊書,還要抓時間去「踩線」走一遍,靠報紙更新旅遊資訊,還要去補習外語,增加專業度與信賴感,「如果一問三不知,就算價格殺得低,客人下次不會見得會再找你。」,

本篇發表於 未分類 並標籤為 , , , 。將永久鍊結加入書籤。

回應已關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