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過去的「韜光養晦」的外交原則,民間需求帶動 金價揚,近期卻遭國際媒體批評已經過時,江揆:開發再生能源 也受阻,因為中國已無法「隱藏它的鋒芒」。分析師指出,賣頂樓違建被拆 屋主求償不成,中國在國際間的影響力與日俱增,立委爆料:拆1個收費站 花近2億!,應該更積極的參與國際事務,借重外交槓桿,在他國做出違反人權時予以施壓,好多發揮影響力促成他國的改善。
本月19日美國國務院公佈《2012年人權報告》,直指2012年中國的人權狀況「繼續下降」,除打壓主張人權的社會運動者外,在新疆和西藏,言論自由、宗教自由、集會自由和行動自由都被嚴密監控,至於全國的新聞自由及網路也在政府的嚴密掌控之中。對此,中國曾表達強烈不滿,也立即公佈《2012年美國的人權紀錄》,回應美國的人權報告。
報告中,中國曾引用大量外國媒體報導,指出美國是冷戰後發動戰爭最頻繁的國家,擁有全世界最多槍枝約2.7億枝,流浪兒童、失業率等數字頻創歷史新高,投票率過低、性別歧視與種族歧視問題嚴重等。並指出在生命安全、公民權利、經濟權利、種族歧視、婦幼權利及侵犯他國人權等六方面,都嚴重的侵犯人權問題。
如今,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,影響力擴及全球,但是中國高層領導大多數時候仍採取「不干涉他國內政」的保守外交政策,將施政重心擺在內政,諸如應付國內的民主及人權運動、推動政治改革、解決貧富不均等問題。
《外交政策雙月刊》社論指出,中國領導應仔細檢視國際情勢的發展,重新審察其外交原則與政策,摒棄前領導人鄧小平的「韜光養晦」外交指南,亦即隱藏鋒芒、保持低調、悄悄尋求自我發展,在外交上與他國不逾越「和平合作發展」等原則。
但分析師指出,「和平」與「發展」的外交政策聽來不但過時,且明顯到毋需論述,因為全球各地的人都在尋求和平與發展,中國的這個外交政策了無新意。
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強盛的國家之一,評論家認為,中國的周邊鄰國與美國因無法適應中國的快速崛起,加劇了日益增加的緊張關係,中國已無法「隱藏它的鋒芒」,中國愈這麼說,愈會增加其它國家對它的不信任感。
社論指出,中國持有「不干涉他國內政」的外交政策,如此西方國家干涉中國內政時,中國才能提出反駁。但分析師說,中國已經不是小國,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內政干涉僅止於口頭上的批評,中國有足夠的資源及能力做出反擊,中國不需要「害怕哽住就不吃東西。」
【更多精采內容,詳見】,